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知识

科研实验室装修:核心设计、建设与解决方案

来源: 实验室装修    阅读量:920    更新时间:2021-01-14

随着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,制药生产对洁净环境的严苛要求已成为保障药品安全的关键基础。无论是大型药厂的生产线还是研发中心的实验室装修,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设计都至关重要。在制药净化车间(尤其适用GMP标准的洁净车间)的建设中,实验室装修设计理念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其平面布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精心规划,实现人流物流分明、工艺流畅、避免交叉污染,最终创造一个稳定可靠的洁净生产环境。成功的设计是保障后续实验室洁净施工质量、降低运营风险的重要前提。


制药净化车间平面布置的六大核心要求:


1.精简洁净核心区,匹配生产规模


应严格控制洁净室内部面积,仅限于放置必要的生产工艺设备和必须在此区域操作的设施。


车间内工作人员数量需维持在最低限度,严格管控。


实验室装修设计参考: 在科研实验室装修中,精简操作核心区并预留合理物料存储空间同样适用,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减少干扰。


原材料、半成品及成品存放区域的面积需与预期的生产规模相适应,确保流线顺畅。

2.人货流线严格分流,辅助区分离设置


必须设置独立的人员入口与物料入口,避免混杂。


原材料入口与成品出口建议分开设置,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污染风险(如原辅料、中间体、半成品、成品间的污染)。


非生产必需的人流与物流通道应避免穿越洁净生产核心区域。


设备清洗间、工具存放室、设备维修室等辅助功能区不宜布置在洁净生产区内。


洁净工作服的清洗、干燥场所的洁净度等级通常可比生产核心区低一级别。


实验室装修


3.按工艺流程高效布局,理解净化原理


核心原则: 严格依据生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布局,避免生产路线迂回往返。这样布局紧凑且物流方向明确流畅。


洁净原理简述(供理解布局基础): 净化空气流程通常为:引入气流 → 初效过滤 → 空调处理(温湿度调节)→ 中效过滤 → 风机加压送风 → 经净化风管 → 高效过滤器(末端过滤)→ 送入洁净室 → 带走室内尘埃和细菌 → 经回风夹道 → 部分排风/部分混入新风重新处理。循环往复以达到并维持洁净度。


4.洁净分级梯度分布,严控交叉污染


空气洁净度要求最高的房间或区域,建议布置在人员活动较少的位置,并尽可能靠近空调机房,缩短高效送风距离。


不同洁净级别的房间,宜按洁净度“由高到低”(从里到外)依次布局。同一洁净度级别的区域应尽量集中布置。


实验室洁净施工要点: 当不同洁净度级别区域必须连通时,须采取可靠的隔断污染措施,如设置气闸室、空气风淋室、缓冲间或物品传递窗等。这些措施在实验室洁净施工中是工程质量保障的重点。


5.物料周转距离最小化


生产操作区(包含中间控制、暂存、包装区等)与原材料存放区、成品存放区之间的距离应尽量缩短。避免因长距离或反复运输导致药品产生污染风险。


6.人/物流净化设施到位,电梯管理严格


人员和物料进入洁净厂房主体区域前,必须设置各自独立的净化处理用室及相应设施(如换鞋、更衣、洗手/消毒、缓冲、物料脱包/清洁等)。


实验室装修设计关键点: 这些净化用室的设计标准(如洁净度、压力梯度、设施配置)必须与目标进入的洁净生产区的级别要求相匹配。这种严谨性是专业的实验室装修设计和工程实施必须考虑的。


人员和物料使用的垂直运输设备(电梯)应分开设置。电梯通常不宜设在洁净区内。若因场地限制必须设置时,必须在电梯前室设置有效的缓冲措施(如气闸室),防止非洁净空气直接侵入洁净区。


结尾


制药净化车间的平面布局绝非简单的空间划分,它是融合生产工艺逻辑、污染控制需求、人流物流管控及HVAC系统效率的系统性实验室装修设计工作。深刻理解并严格遵守上述六大核心要求,是进行有效布局规划的基本准则。这直接决定了药品生产的本质安全性和长期运行的经济性。从图纸规划到现场实验室洁净施工的每一个环节,都需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细节的把控,确保净化空间的每一寸设计意图都得以精准落地。无论是庞大的生产线还是精密的研发实验室装修项目,合理的平面布局都是打造合规、高效、安全洁净生产环境的决定性开端,也是工程项目成功交付的重要保障。

相关阅读